案由:水是生命之源、民生之本。2017年巴州区安全饮水项目是重点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,辐射带动其他非贫困户,确保贫困人口饮上水量充足、水质达标的“放心水”。但农村饮水安全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,没有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,管理体制不顺,协调沟通困难,未能形成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体制,存在“多头管水”的问题。
一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基本情况
据统计,2017年,全区饮水安全项目完成投资21846.8万元,建设各类供水工程2453处,其中:集中供水工程261处,分散供水工程2192处,解决了26个乡镇(街道)307个村(居)210242人的饮用水问题,其中贫困人口51094人(含五保户)。
二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
(一)管理体制存在弊端。水资源管理和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职能在区水务局,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管职能在区环保局和区卫计局。乡镇场镇供水管理经营形式分为当地政府管理;政府管理、公司承包经营;政府管理、私人承包经营。
(二)水质监管存在漏洞。全区贫困村的饮水工程较为分散,水质监管存在盲区,加之大部分农村供水单位属于私人经营,经营者为使利润最大化,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,不熟悉水质处理工艺和相关的卫生知识,水厂消毒设施不健全,导致饮水不安全。
(三)供水管理问题较多。农村饮水工程受地理和居住条件影响,具有管线长、规模小、用水量少、水费征收率低、维护不及时等特点,“跑”“冒”“漏”“滴”现象非常突出,加之,农村供水的专业管理员和技术员比较缺乏,难以形成有效管理,加重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水费支出,对水利工程的长久运行造成较大影响,据了解,部分乡镇的农村供水因管理问题导致供水工程瘫痪,给政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。
三、具体建议
一是建议及时出台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体系,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能职责,落实水质监测制度,不定期开展农村饮水水源、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。
二是建议水务部门要加大对农村饮水管理能力培训,不定期开展水处理流程、水质监测、管线巡查、管道维修等技能培训,做到持证上岗。
三是建议乡镇人民政府积极控制农业水源污染,转变农业生产方式,发展循环农业,指导农户合理施用化肥、农药,严禁使用高毒、高残留农药,严禁在取水点周边开展养殖业。
四是建议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基金,用于集中供水工程消毒药品配送投放、运行设备更新改造、管理人员培训等。
五是建议进一步健全价格机制,用政府引导、市场定价、适当补贴的办法,形成合理的水价,保证饮水工程的正常运行,协调电力部门对镇级水厂或贫困村集中供水工程实行优惠电价。
|